——赴宣城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参观有感
2018年5月6日,安徽蓝雁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组织全体律师和工作人员前往宣城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全体人员于当日上午9时许抵达目的地。
皖南,是一个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然而,当把“皖南”与“事变”联系到一起时,一幅血与火的斗争画面,一段悲壮惨烈的历史,便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1月17日,国民党顽固派诬陷新四军为“叛军”,并宣布取消其番号。这就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周恩来愤然亲笔写下”为江南死难者致哀“的题字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四言挽诗,发表在《新华日报》上,针锋相对揭露事变的真相。“皖南事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悲壮的一页。
怀揣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我们一行人默默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泾县县城附近的水西山,泾川从旁蜿蜒而过。进入陵园,沿台阶行约30米,有一小型广场,正对面挡土墙上镶嵌着开国上将叶飞题写“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从小广场右转,经50米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进入主碑纪念广场。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从山顶俯视,纪念广场与外围的花圃组成一献给烈士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白色马头墙簇拥着巨大纪念碑身。碑高12.36米、宽27米,碑面镶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下方为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环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及《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碑记》。碑后为无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革命精神永不熄灭。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在主碑纪念广场,我们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瞻仰烈士纪念碑,表达共产主义信念,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滔滔青弋江,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茫茫水西山,留下几多英雄故事。结束了一上午的参观,我们不禁感慨:革命的成功来的多么不易!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辜负革命先烈们的期盼,不能让英雄人物的鲜血白流。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党的宗旨,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常感受历史呼吸,体会先烈渴望,时刻铭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的责任。